欢迎进入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电70年“突出贡献人物”:李广儒

来源: 本站 浏览次数:9623 发布时间:2021-11-01

李广儒

原哈尔滨电机厂党委书记

哈电70年“突出贡献人物”

李广儒,193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历任哈尔滨电机厂水轮发电机车间党总支书记,工厂工会主席、副厂长、党委副书记、书记等。他曾组织带领职工开展“双革”活动,完成了1700热轧配套电机生产,填补了国家空白。担任厂领导期间,主抓产品创优和新产品的试制:云峰水轮发电机组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章,新安江7.25万千瓦机组获国家机械工业优秀奖,葛洲坝12.5万千瓦水电机组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工厂荣获省、市先进企业荣誉。


可贵的艰苦创业精神



我所在的哈尔滨电机厂,前身是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第四厂,是抗美援朝初期从沈阳电工五厂搬迁来的。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沈阳受到战争的严重威胁时,中共中央决定立即疏散沈阳的工业。1950年10月,在沈阳的部分重要工厂包括我厂前身电工五厂北迁。


搬迁动员令下达之后,所有职工立即投入拆装设备的战斗。针对当时的战争形势,必须在3天之内完成设备的拆装、发运任务。


这是场硬仗,大家不分白天黑夜,顾不上吃饭睡觉,不到3天时间,近百台设备拆装完毕。10月20日,满装着设备的列车离开沈阳。


随后,工人们纷纷报名积极要求随厂北迁。北迁到什么地方当时是保密的,工人们只知道去的是“北满”,这对每名职工都是个严峻的考验。那时的北满气候寒冷,传说唾液出口落在地上摔成好几瓣。加之队伍内部极个别职工临阵逃脱,思想问题也不少。


但大多数职工,尤其是党员、团员和老工人思想坚定,立场鲜明,主要是他们心中都有本新旧社会对比帐。以沈阳电工五厂为例,解放前是日本人经营的伪日立制作所,从事韧铁加工、生产矿山机械和水泵等,只有一个车间生产5马力以下的小电机,5马力以上的由日本生产,大件运到这里组装。工人们当牛做马,吃的是豆饼、橡子面,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八一五”光复后,伪日立制作所由国民党接收,改厂名为资源委员会机械二厂。后来,工厂濒临倒闭,造成大批工人失业。正当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时候,沈阳解放了。解放军组织工人护厂队,动员工人回厂生产,支援前线,每月发20元钱生活费和几十斤小米。工人们捧着小米热泪盈眶,心里充满了对共产党的无限感激。


响应搬迁任务对他们来说,就是响应党的号召,大家像报名参军一样,纷纷要求随工厂走,“只要党和祖国需要,不管天南海北,哪怕天寒地冻也要去。”当时的口号是:一切为了抗美援朝,一切为了支援前线,坚决拥护共产党,永远跟党走。


北迁到哈尔滨,工厂落脚在顾乡屯的一个农具厂院内,厂名为电工四厂。建厂伊始困难重重,和现在的条件相比,简直难以想象。顾乡屯的生产是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


当时农具厂院内仅有几个仓库,破烂不堪。厂内没有公路,更没有铁路专用线,从沈阳搬迁来的设备大多运到了香坊站,既没有起吊设备,也没有现代化运输工具,工人们用橇扛橇、滚扛滚,人抬肩扛,在冰天雪地里一点一点地搬运。他们不怕天寒地冻,以冲天的干劲搬迁,一边安装和擦洗设备,一边投产,初步形成了开工生产的局面。


当时只有工具、开关、铸造、绝缘四个车间,一个电机工段,生产条件十分简陋。全厂只有一台最大的一米立车,把不到5米高的仓库作为厂房。没有吊车,大件全靠人抬肩扛。


初期的电机生产,在不到100平方米工具车间一侧的偏厦内进行,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批0.5—5千瓦直流发电机和3—15千瓦直流电动机。我国第一台800 千瓦水轮发电机的定子扇形冲片的直流励磁机,是在这个破旧的小屋中生产出来的,技术复杂、精度要求高、难度非常大的800千瓦水电机组镜板,也是在这个简陋的场地中诞生的。


翻砂车间条件更差,工人在车间工作又呛又累,满身污黑。但不管是搬迁设备,还是生产产品,只要是为了支援前线,保家卫国,早投产,早出产品,多出产品,工人们再苦再累也心甘。他们白天参加生产,晚上还要持枪护厂,没有加班费和奖金。


当时的生活条件也是非常艰苦的。一部分职工住在马车工会的旧草棚里,一部分职工住在姑子庙的大殿里,打了上下双层铺,没有床,在地上铺着草垫子住了80多人,挤得翻不过身来。到了冬天,屋内满壁冰霜、四面透风。尽管生活异常艰苦,但没有人叫苦,更没有人发牢骚,大家一心扑在生产上。


职工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许多技术人员是招聘过来的。当时老工人少、年轻人多。大家白天紧张劳动,晚上刻苦学习文化、上技术课。即使生病的同志也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地支撑。在整个工厂里,到处洋溢着火一般的热情,到处是紧张热烈的战斗场面,到处能听到胜利者的欢笑。


在那艰苦创业的年代里,涌现了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如程星武、李广余等7名厂劳模参加了东北局第三届劳代会。工具车间老工人程星武同志被人称为“质量大王”,定子硅钢片的第一个扇形冲模,就是他带领工人亲手制造出来的。他所领导的钳工小组在劳代会上被授予“推广四检制”先进小组的光荣称号,在整个东北电工局进行推广。1953年,程星武同志参加了第七届全国职工代表大会,“五一”劳动节参加了天安门观礼,受到毛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顾乡屯建厂的同时,东北电工局决定在原属香坊区的赛马场旧址建设一个大型综合性电机制造厂。昔日的赛马场,是旧中国洋人与达官显贵赛马取乐的地方。这里的冬天,白雪皑皑,寒风凛冽;夏天蚊蝇滋生,道路泥泞,自然环境恶劣。但是,这些困难吓不倒刚从“三座大山”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新中国第一代工人阶级。


厂址定下来后,一边进行勘测设计,一边准备施工。土建施工由当时的东北电工局基建处负责,李达先任处长(兼我厂副厂长)。1951年6月6日,第一期工程中型厂房破土动工。动工仪式相当隆重,当时的省、市委很重视,松江省省长冯仲云同志为施工挖了第一揪土。职工们的劳动热情很高,施工速度很快,当年秋天开始安装设备。1952年3月,我们这些电机制造者从顾乡屯迁到了新厂址,6月1日正式成立中型电机车间并开工投产。1953年,工厂改名为哈尔滨电机厂。


为了发展我国的电机制造业,党和国家先后从全国各地派来许多具有丰富经验的领导干部。此外,还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科技人员,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


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工厂的发展,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李先念、董必武、彭德怀、陈毅、罗瑞卿、薄一波、江泽民、乔石、李瑞环等领导人,曾先后亲临工厂视察。


我们亲手为祖国的锦绣河山镶嵌上颗颗明珠,为飞速前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今天的胜利成果,是昨天辛勤劳动的结晶,我们热爱今天,更难忘昨天。


在我们艰苦创业的战斗历程中,积累并形成了不少好的经验和传统,譬如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让我们记住建厂初期的艰苦岁月,继续发扬好传统,以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为目标,为加速发展我国电力事业而奋发图强,争取再上新台阶。


(作者:李广儒,1993年9月发表于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十七辑《动力之光》,原文有改动)

返回上一页

友情链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