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新闻中心

深圳特区报:工业重镇 再焕生机――哈尔滨老牌国企破茧重生记

来源: 本站 浏览次数:5843 发布时间:2018-11-29

60余年来,一个哈尔滨轴承集团,就是一部共和国轴承工业的发展史;一个哈尔滨空调公司,就是一部中国空调业的发展史;而哈尔滨电机厂,更被誉为生产中大巨型发电设备的“共和国长子”,演绎着发电装备业一个又一个传奇……

在哈尔滨这个重工业基地采访,怎一个“重”字了得。这里的重,既是重工业基地,更是国之重器;他们以国企的身姿,担起社会的责任,负重前行。他们历经改革改制的阵痛,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重又整装前行。一项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为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破茧重生。

哈轴

混合所有制破解改革困境

2018年8月21日,哈尔滨轴承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称哈轴制造)发布增资公告披露,经哈尔滨市国资委批准,哈工投集团董事会和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下称哈轴集团)董事会决议通过,公司拟募集资金3亿元,投资方对应持股比例为60%,哈轴集团由持有哈轴制造100%股份减持至40%。

一纸公告,中国最老牌的轴承制造企业国有股减持达60%,这标志着哈轴集团机制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为中国轴承工业的摇篮,中国轴承行业三大生产基地之一,有着68年历史的哈轴集团,如今正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前所未有!而这一艰辛的历程则自2007年,庞军接任集团掌门人开始。

改革从哪里开始,怎么改?

2007年庞军出任哈轴集团董事长,当时该集团下设各类公司47家,员工8000多人,大而全的产业、沉重的社会化功能,压得老字号的哈轴集团喘不过气来。

“我当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剥离集团的非产业功能,同时实现‘三联’,联老大、联老外、联老乡……”庞军向记者解释这些年哈轴集团的改革思路,在剥离企业的非产业功能,摆脱“企业办社会”的负担的同时,与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及强大的民营企业联合,引进新鲜血液,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撬动作用,激发哈轴集团“老字号”的活力。

截至目前,哈轴集团47家公司已经扁平化为6家一级公司、6家二级公司,共12家公司,员工2678人。其中更有5家企业成功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中国航发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更实现连续三年分红获利1200万元。

如何让改革见效益,突破发展“瓶颈”?

哈轴集团历史负担重、投资回报率低、体制机制不灵活,迄今,哈轴集团仍有职工陈欠1.34亿元,每年还要支付离退休职工的管理费、统筹外工资等3000万元,而参控股公司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收益。

对此,哈轴集团将企业分为了三类,第一类,已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5家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民营资本的股权比例;第二类,当前仍100%国有股的4家企业按宜退则退、宜参则参、宜控则控的原则,积极导入民营股份、员工持股等;第三类,另有3家已停产或严重亏损的企业,则进行解散清算,国有资本全部退出。

此间正在募资的哈轴制造,属第二类,是哈轴集团大手笔改制的核心内容。据介绍,哈轴制造是在集中哈轴集团优良资产和资源基础上改组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可生产十大类型7000余个规格和品种的“HRB”牌轴承产品,其中铁路、精密、汽车轮毂等轴承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2017年度相关审计报告显示,哈轴制造公司营业收入5.8182亿元,利润总额2307万元。公告称,此次增资以现有“哈轴制造”为主体,哈轴集团将HRB商标所有权、部分设备等固定资产、相应流动资产、精密公司国有股权等资产置入“哈轴制造”,“哈轴制造”将锻车热分公司相关资产、泰来推力轴承公司股权及部分资产和负债剥离进入哈轴集团,经审计评估调整后的2亿元净资产作为哈轴集团的出资,共计划募集3亿元资金,再加股东借贷3亿元。目前,增资扩股公告已经摘牌,正在做尽职调查。

国有股减持,员工怎么办?

有关国有股减持,其间最为敏感是员工部分。

“在哈轴的字典里,没有‘买断’这个词,企业不是一卖了之,而是导入60%的新鲜资本,随即所有的人员配置也要跟着这个走。”庞军说。

合资后,“哈轴制造”将制定《公司章程》和相关议事规则,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市场化用工制度,形成各类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员工原则上拟全部从哈轴集团选聘,不足部分拟从人力资源市场招聘。

庞军表示,哈轴制造的募资及设置,正是集团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其目的就是要在集团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让这个有着68年历史的“老字号”,重新焕发生机。

哈电电机

从“坐商”变“行商”

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原哈尔滨电机厂,简称哈电电机)始建于1951年,是我国发电装备制造业的“共和国长子”。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连单机容量几百千瓦的发电设备都难以制造,几乎没有一座电站是自己设计建造的。

1951年,哈电电机成功制造出新中国首台水电机组,单机容量0.8兆瓦,实现我国水电机组自行设计制造“零”的突破。从0.8兆瓦起步,如今,哈电电机制造的水轮发电机组最大容量达到800兆瓦,汽轮发电机最大容量达1200兆瓦级,目前正在研制单机容量100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并具备了制造1750兆瓦级核电汽轮发电机的能力,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发电设备制造技术。

目前,哈电电机正在进行白鹤滩项目的设计制造,预计2021年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哈电电机将实现百万千瓦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的跨越。新安江、葛洲坝、三峡、向家坝、白鹤滩……这一个个巨大的电力工程,全都烙上了“哈电制造”。

哈电电机还为深圳提供了多台优秀的发电设备:南天电站2台60兆瓦、妈湾电站4台350兆瓦汽轮发电机,以及深圳抽水蓄能电站4台300兆瓦发电电动机。

从1978年至2008年,哈电电机的产品产量从150万千瓦增长至3510万千瓦,是改革开放初年的23.4倍,为当年世界第一。作为共和国电力装备骨干企业,哈电电机推动中国发电设备制造技术登上了世界行业之巅。

然而,就在以哈电电机为代表的中国发电设备制造技术达到世界之巅的同时,以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为代表的传统发电装备产业已不能适应当前能源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煤电。哈电电机面临着“从顶点,再出发”的困境。

面对发展困境,哈电电机“再出发”三管齐下,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首先是减员瘦身,剥离企业的非生产功能。”哈电电机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玉强告诉记者,1994年哈电电机进行股份改造,把大量的非生产型功能分离出去,比如房产管理、医疗、教育等,部分设备生产作社会化采购,对一些落后产能的生产单元进行了撤并。经过20余年的努力,原本有着1.2万名职工、从幼儿园到职校、从公安到消防等大而全的老企业,变成了现代化企业,实现“轻装上阵”,职工精减至不足5000人。

哈电电机搭乘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快车,把目光转向海外,产品出口到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50余个国家,打造了一张傲视全球的“国家名片”。其间,仅2004年至2014年10年间,哈电电机即累计签订了70多个海外项目合同,国外市场签约额达到136.6亿元人民币。公司多年来参与研制的海外机组中,越南锦普总承包项目是公司首台30万千瓦等级机组整套出口项目,获得了越南能源协会颁发的“越南电力特别贡献奖”;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发电机组被誉为马来西亚国家水电示范项目。

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是哈电电机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一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哈电电机推出发电设备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开展发电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技术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详细准确的数据,分析、排查、监测一站式解决。2016年,该项目被国家工信部列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这也是大型发电设备制造行业首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如今,三峡电站、向家坝电站、溪洛渡电站在线监测信号已引入平台,丰满电站在线监测信号将接入远程诊断平台;还正在为董菁电站提供智能诊断模块。

哈电电机还不断向新能源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研制山西省大水网中部引黄、小浪底引黄工程地下泵站水泵机组成套设备,在高扬程、大流量离心泵市场实现了突破;首个海水潮汐能发电项目韩国党津电站机组、300千瓦海底式潮流发电机项目投运;300兆伏安立式六相脉冲发电机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中国企业在相关产品制造领域有了话语权;2014年,超大电流短路发电机自主研制与工程应用科研课题,更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坐商”变“行商”,在老旧机组改造升级上下功夫,以一流的科研成果在与国内外同行的竞技中屡屡胜出,2016年,哈电电机仅改造市场便签约合同4.28亿元,与2015年相比实现了倍增;近两年又持续发力,陆续签订了中粤能源2台660兆瓦火电机组,自一里、李家峡等电站多台水电机组的改造合同,为企业转型发展增添了新砝码。

哈空调

在改制的春天中老树发新芽

66岁的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空调),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同样的勃勃生机。在哈空调会议室,董事长刘铭山等公司高管,给记者讲述了公司的改制故事——

66年来,哈空调一步一个台阶,从空调暖通产品,石化用高、中、低压空冷器,到成功进入大型电站空冷设备市场,打破国外公司长期垄断市场局面的跨越式发展,填补了中国空冷换热行业50余项空白!让这个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实至名归成为“中国空冷器的摇篮”。

哈空调是一家国有相对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总股本3.83亿,国有股1.3亿。主要生产石化空冷器、电站空冷器和空调暖通设备等节能、环保产品,广泛被中国三大石化公司、五大发电集团所采用,并远销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等国家。2009年,国家能源局将国内唯一的电站空冷系统研发中心设立在了哈空调。

“作为一家老牌企业,哈空调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2012年以来,公司主导产品市场受到国家调控,大幅萎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公司内部管理不到位,管理成本大幅增加,企业生产经营走了下坡路,并连续多年出现经营性亏损。在资本市场上,公司也面临着退市的风险。

改革,势在必行。

2018年7月24日,按照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意见,哈尔滨市国资委会同哈尔滨市工投集团研究决定,对哈空调领导班子进行重大调整,将原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就地免职,组建新的领导团队。

新领导班子上任后,便着手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积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公司先从中层干部开始,全体解聘,再述职竞聘。一周内,压缩中层管理岗位1/3,减员160多人。与之相配套,薪酬体系也大幅改革,工资收入结构调整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浮动绩效工资,员工收入能增能减,彻底告别“铁饭碗”。

“将上班时间推迟半小时,将下班时间提前半小时。也就是说,每天上班时间缩短了一个小时!”刘铭山告诉记者,他到公司上任后,在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了这项决定。灵活而富有生机的管理,让这个66岁的老企业满血复活,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企业运转效率都大幅提升,哈空调重现了生机与活力。

“目前,生产车间24小时满负荷生产,设计、销售等部门员工也主动加班加点。公司上半年已经实现扭亏为盈。”刘铭山表示。企业有信心在国企改革、振兴东北和大型制造装备国产化工作中,再作新贡献。

转岗不失志 奋斗正当时

“哈电西门忘不掉我三十余年的风和日丽三十余年的风霜雨雪……那留恋、那深情、那感动让我们转岗的热工人离远了回眸微笑 ……”

这首诗《回眸的微笑》,是由哈电电机员工刘清滨所写,今年55岁的他原是哈电电机热加工事业部的一名工人。2017年4月,由于热加工事业部撤销,他申请转岗到质量检测部做一名品管人员,他用诗表达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热加工事业部原是哈电电机的一个生产部门,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出于淘汰落后产能的需要,相关部件进行社会化采购,公司决定进行撤并,该事业部共计310余人面临重新择业的问题。

刘清滨1983年从部队转业来到哈电电机上班,1986年到热加工事业部工作。他认为,企业要向前走,人也不能赖在原地不动,所以他主动选择了转岗。

“那么多年的岗位和同事,大家都十分不舍。减员,是最难做的减法。”刘玉强感慨地说。

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国企,哈电电机对每一个员工负责,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了解摸清各员工的职业特点及去留意愿,并经由职工代表大会同意,出台全员转岗安置方案。最终,大约有一半的人选择转岗,四分之一的人选择内部退养,另有四分之一的人选择协商解决劳动合同。

“虽说这么大年纪了,面对全新的岗位,还要重新学习,这并不是自己为公司牺牲了什么,而是公司与个人利益达到最佳平衡的一个举措,是很不错的方案,也给了我更多的价值感以及重新奋斗的信心。”刘清滨说。

在一个安稳的岗位上呆了数十年,有一天突然要面临全新的岗位选择,刘清滨的经历,正是很多包括哈轴、哈空调等为代表的哈尔滨国有老企业员工的经历。这过程,无论对于老企业还是老员工,都无异于一次重生。

哈空调的改革便是从人的改革开始,中层干部全体解聘,再述职竞聘,员工选岗竞聘上岗。据介绍,竞聘中,曾在公司多个部门工作过的一位中层正职领导,主动选择去竞聘销售中心的市场信息处处长职务,没能竞聘成功。结果,他由中层干部变成了一般干部。如今在计划部门工作的他,十分出色,为公司多笔采购大幅降低了成本。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刘秋伟 马愿 石义胜

友情链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