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新闻中心

技师工作室巡礼||驰而不息三千夜 育木成林终可期

来源: 本站 浏览次数:6317 发布时间:2020-05-25

还有1个月,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电电机)水电分厂技师工作室(简称工作室)就成立整整8年了。

从打造溪洛渡、向家坝精品水电工程,到迈入白鹤滩世界水电“无人区”;

从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创新工作室”,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从公司首个技师创新基地,到行业顶尖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

三千日夜驰而不息,五十工匠呕心沥血,公司上下倾力支持。8年间,工作室从一株幼苗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并仍在持续不断地开“花”结“果”、育木成林……

初生 敢做第一个“吃螃的人

       “当时也是这样一个季节,窗外绿树成荫,大家激情满怀,工作室的成立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忆起成立之初,哈电电机水电分厂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勇仍然记忆犹新。


凭着60多年的深厚积累,以及在三峡机组研制中的亮眼表现,哈电电机陆续签订了包括溪洛渡、向家坝等多台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在内的50多台机组合同,相当于再造了两个“新三峡”。2012年,正值水电生产的又一个高峰,发挥一线技术骨干力量创新创效,是哈电电机的又一个新探索,作为哈电电机首家技师工作室——水电分厂技师工作室带着职责和使命诞生。

据李勇介绍,工作室成立之初的首要目标,是着力解决大型水电产品部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大型水电站超重、超长轴类由卧车改为立车加工”是当时一项重点攻关任务,这在行业历史中也尚属首次。“我们就是要有这个胆量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满怀着干事创业的激情。

“现在立车加工长轴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首次进行‘卧车改立车’的时候,大家心理压力很大,这相当于重新建立一条完整的工艺路线,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确保万无一失”。胡宇是工作室的首席技师,他生动的描述和炯炯有神的目光,把我又带回了2012年的那个夏天……

向家坝机组是哈电电机2012年的重点项目之一,其水轮机主轴长7.24米,重110多吨。以往,此类巨型长轴都是在卧式车床加工,而工作室要做的,就是用7.1米立车制造出符合精品标准的“完美”主轴。方案确定前,哈电电机在“小步快走”与“大步前进”之间也曾有过徘徊。是逐步递进,以中小型主轴为首次实践对象?还是勇于挑战,在巨型水电主轴上进行创新?反复权衡利弊,充分预估防范风险,哈电电机选择了后者。

“当时,真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提起这件事,胡宇感慨万千。他和工作室其他成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哈电电机相关领导的整体协调与技术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经过历时数月的技术准备、持续半月的生产攻关,接连攻克了加工行程受限、装夹找正困难、尺寸精度要求高、转运吊装风险大等一系列难关,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巨型长轴立车加工方法,不仅产品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还节省了近80万元的加工成本。



成长 累计创效3500万元


      “向家坝主轴立式加工取得的成功,是工作室在建设过程中一次很好的尝试,为公司打造高技能人才创新基地积累了很好的参考样本”。正如李勇所说,经过不断的摸索,在哈电电机公司领导的统一部署下,以哈电电机公司工会为主导,有关生产单位为依托的技师工作室建设管理体系逐渐成型,这也为水电分厂技师工作室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根本动力与长效支撑。

按照立车、卧车、镗床、装配、机电修等工种,工作室将48位成员分成了5个小组,并按照哈电电机“三效、一优、五强化”的总体部署,从运行模式、考核机制、人员激励、攻关创新等方面创建了一整套的管理体系。

通过对这套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营与不断优化,哈电电机水电生产“联动攻关、合力创新”的氛围日渐浓厚,生产攻关效率不断攀升。这一点,胡宇的体会很深:“除正式成员外,我们还特邀了25位其他部门的技术骨干和工艺专家参与我们的技术交流,很多问题,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下,思路立马就有了,有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多波纹弹性油箱数控加工工艺攻关在这其中就很有代表性。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裴永斌练就了加工弹性油箱的“金手指”。但掌握这项技能的人少之又少,而且人才的培养周期又长,这是弹性油箱大批量生产的瓶颈所在,同时也“愁坏”了裴永斌。

在一次工作室的技术交流中,有人提出了弹性油箱数控加工的设想,给裴永斌带来了很大启发。通过与相关部门技术专家进行反复探讨,弹性油箱的数控加工方法,在裴永斌的脑海中日渐清晰,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试验、优化与测试。裴永斌不仅将弹性油箱数控加工的设想变成了现实,更进一步缩短了弹性油箱的加工时间。

到2019年末,工作室完成了“弹性油箱全数控加工”“巨型一体式球阀加工”“冲击式水轮机转轮全数控加工”等立项攻关210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3500万元以上。

其间,以工作室为依托孵化出的创新成果,还获得了国际质量金奖、中国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等18项省部级以上大奖。工作室先后被授予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创新工作室”、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黑龙江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哈尔滨市高技能(劳模)示范性创新工作室、黑龙江省胡宇(车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蜕变 打造业内的顶尖平台

2018年的8月,又一个激情满怀的夏天,工作室换了“新家”,从原来一个由46平方米会议室改造的工作区,搬进了集学习交流、会议培训、创新孵化、形象展示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180多平方米的新型办公区。在工作室成果展区,布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奖杯、奖牌,而在更加显眼的位置,则摆放着各类技术总结、工艺文件、培训计划……


从这一刻起,工作室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哈电电机不仅要把工作室创建成为一个高技能人才创新基地,还要把它孵化成为行业内顶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

其实,从2014年起,哈电电机就开始在“如何充分发挥技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技艺传承作用”上作文章,工作室在这其中发挥了很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2012年到2019年,工作室已经累计完成培训人次8532次。在哈电电机人才培养的整体框架下,“名师带高徒”考核、一专多能人才培养、岗位晋级考试、主副操作者评聘、技术派遣人员转正等一系列制度方案被逐步完善与改进;工作室还结合实际工作内容,完成了100余套讲义教材、68项OPL教材以及全部考核题库的编制工作,并且积极组织工作室成员“著书立说”,将宝贵的技术经验总结固化下来。 

“我可以看一下咱们工作室成员们做的技术总结吗?”

“当然,十分欢迎”,对于我的请求,胡宇欣然接受。

为了方便阅读,提升交流效果,使这些技术经验能够更加直观有效地分享与传承,工作室对技术文件的书写规范与格式进行了多次的修改与调整,在这些整齐的文字与清晰的数据背后,是一颗颗赤诚之心,深怀着“前人”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通过技术传承,‘后来者’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而且还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再创新。”在胡宇看来,与那些荣誉相比,这些宝贵技术经验的总结、固化与传承才是工作室持续发展的“根”与“魂”。

工作室的快速成长,无论是对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还是对个人的成长提升,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8年间,工作室先后涌现出了3位全国技术能手。其中,裴永斌被评为全国劳模、誉为“大国工匠”;胡宇获黑龙江省劳模、黑龙江省首席技师称号;叶君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龙江大工匠。

一大批 “青年才俊”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80后”邱利先后获得了全国机电行业青年岗位能手、龙江创新能手、龙江工匠等多项荣誉称号;“80后”的屈永振获得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哈尔滨市五四青年奖章等多项表彰;更年轻的“85后”李剑波,他的《超大型水电机组连通器式轴瓦支撑体全数控智能加工技术》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春风可以化雨,育木终会成林。而今,工作室又开启了新的征程,在白鹤滩等一系列精品工程的建设上,在技术创新上,在人才培养、技术传承上……

友情链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