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始终将技术进步摆在重要位置。今年年初,哈电电机提出“三个融合”的工作思路,即将技术与市场、生产、管理进行深度融合,向技术创新要效率、要效益。在全力推进实现年度生产目标中,哈电电机通过技术与生产相融合,解决了大量生产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把技术创新转化成了确保全年任务完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统筹管理促创新
哈电电机对全年生产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并开展技术融合立项和推进工作。2020年,哈电电机年度综合产品产量达到了2146万千瓦,其中水电产品产量、冷作件焊接生产量均为历史最高值;火电产品产量也由于外委量大幅缩减等原因处于历史高位。全年总体生产面临着产品任务量大,交货集中等诸多困难和压力,生产周期、加工设备等各方面资源不足,挖潜提效十分紧迫,大量生产技术难点亟待突破。
为使技术创新迅速作用到生产提效,哈电电机组织生产、技术等条线的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统筹推进技术与生产融合,解决制约生产的关键“卡脖子”技术问题。生产部作为牵头单位推进“融合”立项,针对水电生产镗床紧张、抽水蓄能磁轭加工周期瓶颈问题,周宁项目顶盖因装焊位置干涉而焊接难的问题,定子线圈压换位工具制造周期长的问题,BC300、BC660系列产品引线接头焊后清理难度大、耗时久、返修率高的问题等,确立了首批技术与生产融合项目52项,涵盖了所有水、火电产品,以及相关工装工具制造等各个方面。
为确保立项推进取得实效,生产部协调技术部门、分厂和相关管理部门组织技术与生产融合专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立项计划;持续跟进进展情况进行工作写实,并定期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例会,及时解决技术融合生产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建立了技术与生产融合工作的长效推进机制。
经过不懈努力,哈电电机现已完成融合项目37项。这些项目成果在破解装配焊接难题、突破大设备资源瓶颈、缩短制造周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水电抽水蓄能、百万项目、火电小空冷系列、调相机等重点项目的生产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初步估算,目前已完成的项目预计可为哈电电机2020年火电主线生产提效380天,水电大镗床提效近1000天,轻型中心综合提效1400小时,线圈生产综合提效60天。同时,很多融合项目成果不仅能够在今年的依托项目产品生产中取得成效,而且将在未来其它产品的生产中推广应用,持续实现增效促产、提质降本。
为激发技术与生产融合项目攻关人员积极性,哈电电机召开了融合项目阶段性专项评审会,对按期完成并取得预期成效的项目进行评定,并对其中成效突出的15个技术与生产融合项目进行了嘉奖。
目前,除有序推进第一批的融合项目之外,哈电电机还结合随时暴露的生产难点和难题,不定期确立新的技术与生产融合项目,为生产持续提效提供了保障。
优化设计解难题
哈电电机将产品设计的优化作为技术融合生产的关键点之一,组织设计部门成立了多个工作组,在技术服务、设计优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截至目前,承担主责工作的产品设计部已牵头开展融合立项62项,完成融合项目22项,均占到了目前全公司立项总数的50%以上,多个项目在公司融合项目考评中获得了专项奖励。
着眼优化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设计部编制了设计优化促生产提效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从制造、探伤、工具等方面,加强与生产单位、工艺部门等相关单位的联动,强化过程监控,及时固化推广融合项目成果应用,多措并举进行优化设计。
设计部门相关领导和职工多次到水火电项目生产现场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推进技术与生产融合。同时,通过推进技术服务网页化,提升了生产单位与设计部门的沟通效率。设计部门向生产单位开放了设计业务工作平台访问权限,当生产单位遇到需要设计解决的问题时,只需在相应的工作页面上填写问题信息,设计人员就会迅速、及时地处理反馈的问题。
在西藏拉萨100兆乏调相机生产与技术深入融合项目上,产品设计部“融合”项目工作组在技术准备阶段,与各单位密切配合,围绕生产提效开展技术改进,着力缩短设计及准备周期,提高设计及准备的准确度。随后,通过优化电磁方案设计,实现了转子槽形加工刀具的通用;通过优化转子轴段设计、轴承设计,实现了转子轴径及轴径两侧轴台的通用,可在厂内制造时通用现有卧车、转子铣、动平衡间工具瓦、工具油档等装备和工位器具,降低了生产组织难度,节约了工位器具制造周期和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每台预计可节省3至4个月的工具制造和验证时间。
精湛工艺提效率
哈电电机组织工艺人员结合实际开展“融合”工作,通过压缩技术准备周期、加强重点产品跟踪服务,增加节假日加班服务力度等多项措施,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的同时,有效保证了白鹤滩、两河口、拉萨调相机、小空冷产品等诸多重点项目的技术准备和服务周期,推进了技术与生产的融合提效。
制造工艺条线与生产单位、设计部门联动,共计立项40余项次,覆盖了水电产品、火电产品、线圈、工装等全部攻关类别,完成了提高抽水蓄能机组磁轭钢板下料质量、火电空冷转子加工工艺优化等重点融合立项项目,为公司生产提效发挥了支撑作用。
今年,哈电电机水电项目多,各类型产品在厂内的集中排产,对生产组织形成巨大挑战,也对工艺技术创新突破提出更高需求,尤其是抽水蓄能机组刚性磁轭“T”型鸽尾槽的生产,加工量大、周期长,对水电产品设备排产冲击较大,全年大型镗床加工周期溢出1000多天。
针对该问题,制造工艺部与生产部、产品设计部、水电分厂、冷作分厂等单位开展专题研讨,着力缩短加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制造工艺部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方案,探索实施了优选设备、更换料架、单独编程、控制热输入、优化套料形式、增加固定装置等多种手段,通过多次试装验证,最终形成了稳定可靠的下料工艺,最大限度地控制了设备系统误差,有效提高了下料精度,大大减少了后续加工余量。同时,针对磁轭段加工工艺过程进行了改进,优化了磁轭钢板叠装工艺,通过定位基准的多次调整,有效减少了T尾槽的叠摞错牙,缩短了生产辅助时间,减少了加工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目前,应用新工艺生产的周宁刚性磁轭已全面投产,磁轭钢板叠装过程中,钢板下料的一致性大幅降低了叠装难度,平均加工余量由原近10毫米下降至5毫米,使磁轭段的粗镗工序提效近1倍,单台机组磁轭段仅粗镗一序便可节约15天的工期,将大大缓解大型镗床设备生产压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技术工作要坚定不移服务公司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公司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这是哈电电机在2020年初的职代会上凝聚广大干部职工智慧形成的一项共识;而技术与生产融合举措正是对这一共识的有效实践。推进技术与生产深度融合,哈电电机正逐步将实现年度生产目标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冲刺“双过半”目标,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